一月底至二月初這段寒冷的天氣,讓大家都體驗到寒冷的威力,尤其反聖嬰現象讓許多地區的天氣都出現異常的情形,最近的門診病人出現許多凍瘡的受害者。
凍瘡可分為frosbite及chilblains,兩者的中文翻譯都是凍瘡,但前者是指皮膚組織在冰點(零度)溫度時的變化與傷害,後者則是指皮膚組織在低溫但非冰點溫度時的傷害。在台灣前者較少見,而後者則在今年冬天的門診病人中出現,以下所稱的凍瘡則指chilblanis。
凍瘡約在15℃以下就有可能出現,除了低溫之外,潮濕的環境以及風大的情形都有可能加速凍瘡的產生或惡化,在寒帶地區的國家,由於保暖觀念的完整與熟悉,以及大部分的公共及家庭建築都有保暖的設計,包括中央空調、暖氣機、以及燃油系統等,所以凍瘡較常出現於滑雪、冰泳等運動者,一般民眾較不易發生。反而是亞熱帶地區的國家容易因為氣候突然改變,在一般民眾出現凍瘡的疾病。
凍瘡發生的原因為極度的低溫導致血管過度的收縮,組織的血氧濃度下降之後,微細血管又過度的擴張以提供血液供應,在這過程中導致淺層真皮部分的水腫及血管周圍的發炎細胞浸潤,在皮膚外觀上出現單一或多個刺痛、發癢、紅腫的丘疹或斑塊,嚴重的情形還會出現水泡甚至皮膚潰瘍的傷口。
凍瘡常見於女性、老人、小孩等,尤其體重較輕者較易發生,常見於手指近端的指節、腳趾、耳朵及鼻頭。尤其軍人若穿著較緊的靴子,在寒冷潮濕的天氣行軍或查哨,非常容易在腳部及耳垂部位出現凍瘡。前些日子各地的高山地區下雪,急忙上山賞雪但卻未做好保暖工作的民眾也可能會有凍瘡產生。一般民眾先注意到的症狀是在洗熱水澡後,或晚上睡在暖呼呼的被窩中,腳趾或手指卻奇癢無比,或出現刺癢的症狀,都要特別注意是否在皮膚上出現紅腫的丘疹或斑塊。
治療方面,預防是最好的方法,在氣象局發布低溫特報或長時間手腳冰冷時都要特別注意保暖,建議以暖氣或電熱器提升室內整體的溫度,讓血管不要因低溫過度收縮就可減低凍瘡出現的機會。已經出現的凍瘡須避免惡化成傷口,否則易發生二度的細菌感染。嚴重的凍瘡可經由醫師診斷予以口服藥物治療加速復原,輕微的凍瘡約一至三週即可自行復原,若是太陽公公賞臉就可以好的更快囉!
留言列表